题记:
9月份,国家安监总局将对木质家具制造等三个行业职业危害治理进行督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实行停产整顿直至关闭。成都市是全国三大家具生产基地之一,家具产业也是当地重要产业。那么,成都家具业职业危害治理情况究竟怎样?记者近日深入生产现场进行了一次探访。
从成都往北行数十公里,便进入新都区新繁镇的辖区。一幅巨大的标牌横跨成彭大道,上书:“中国新都 家具之都”。标牌下,一辆辆装满木材和家具的车辆呼啸而过。
家具业是这里的龙头产业。大街小巷都是大大小小的家具制造厂、木材加工厂和木雕厂这类家具生产的周边产业;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满载木材和家具的车辆。一到中午或傍晚下班的时间,一群群的工人便从厂门鱼贯而出,他们有的身着各式各样的工作服,有的穿着便装,但头上身上的白色粉末表明了他们也是家具制造工人中的一员。
一些中小型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位于新都新繁镇的成都家具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成都家具工业园占地3300余亩,截至目前,园区签约入驻企业65家。此外,在整个新繁镇,还分布了数以百计的中小型家具企业。
据记者了解,大型企业工人的职业防护相对较好,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工人的健康防护情形堪忧。
9月2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新繁镇交管所旁的一家小型的家具企业。在简陋黑暗的厂房里,七八个工人正在厂房里开料磨砂、拼板下料,车间内粉尘弥漫,与外界通风的设施就是放在地上的几个小风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随地摆放着。当记者询问有没有现场管理人员时,正在工作的工人都表示“出去了,现在没有管理人员,你要找的话,打电话就行了”。
记者又连续走访了五六家小家具厂,发现情况差不多,现场管理混乱,生产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序相互交叉,车间没有安装有效的通风设施,最多只是几个小电风扇,工作现场粉尘弥漫,令人窒息。
中午下班,记者跟一些正在小饭馆里吃饭的工人交谈得知,一般家具企业给工人发的防护用品就是一个防毒口罩,防护效果有限。一位姓曾的师傅表示“工作久了,还是感觉到头晕。这工作不能干久了,做个几年就要换,不然对身体还是有很大的损害的。”
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梁师傅在一家生产酒店家具的厂子当磨砂工,像他这样的磨砂工在这个厂里还有四五个。他们的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喷好底漆的家具板件用手工打磨光滑,以便进行下一道工序上面漆。计件工资,每天要在粉尘弥漫的车间里上班9个小时,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左右。
老板给梁师傅在内的每个工人都发了纱布口罩,车间里的通风设施则是三台大风扇。梁师傅认为这些防护措施“基本上能保证对自己的身体没什么大问题了”。他对记者说,每天的伙食都开得很好,因此身体的抵抗力也非常强。不过他又有点担忧地说:“肯定对自己身体多少还是有危害,目前还没出现什么问题,但以后也许会看出来。”不过他随即表示,自己再做几年积攒点钱就不干了。
据了解,这一带家具厂的工人基本以外地人为主,而且大都是40岁上下的,“80后”和“90后”则非常少。当记者问到个中缘由时,工人们说,家具厂这些活儿虽说工资收入高些,但苦、累,对身体有影响,本地人有点出路的一般不在这里做,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来做这些事。
当梁师傅和他的同事开始上班后,记者走进了他们的工作车间。在木尘弥漫的空间里,五六个工人好像并不在意,仍旧边干活边说笑。记者看到,工作现场只有一个给家具组件开榫打眼的工人带着纱布口罩。
在新繁龙桥,记者在另一家家具厂的磨砂房看到,四、五个工人打着赤膊,全神贯注地给椅子打磨。这些工人甚至连纱布口罩都没有戴。一位工人说,老板发了口罩,但现在天气热,厂房里温度高,再带上口罩就更热了,因此宁愿不戴。
大企业依靠先进设备屏蔽污染
在成都家具工业园区的一家大型企业,记者在一位主管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喷漆间。一拉开沉重的大门走入喷漆房,一股强劲的气流从上吹来,脚下是铁栅栏,铁栅栏的下面是一个水池。
工作间里几位工人正在给家具喷漆,但在现场闻不到一丝的油漆味。这位主管告诉记者,这叫增压全下冲式喷漆房,算是当今先进的喷漆技术了。在这里,空气从天棚进入,经进风口初级过滤后,由送风机由上而下送入到喷漆间内,气流由上而下在工件周围形成风幕。这时漆房内有载风速达到每秒0.3米以上,喷漆产生的漆雾不会在工作人员口鼻处停留,而是随气流迅速下降,气流经底部水过滤后由排风道排放。这种方式可得到较洁净的喷漆过程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但其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他对记者说,就在其它的生产车间都安装有中央吸尘器,以保证工作环境的无尘与安全。
据这位主管说,很多中小家具企业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老板能省则省,对工人身体影响很大。
劳动保护法规成一纸空文
按照国家有关家具行业劳动保护相关法规,家具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工程防护,如在防尘上要采用通风除尘系统、除尘设备;在防毒通风方面应设置强制通风装置;防噪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值班室。
企业在为劳动者做好工程防护时,必须向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如木质家具企业里,工人在从事锯、刨、铣、磨作业时,劳动者应佩戴防尘口罩、耳塞或耳罩;而从事干式手工打磨作业时,劳动者应佩戴防尘口罩和护发帽;擦色、调漆、喷漆作业时,劳动者应穿着液态化学品防护服,佩戴防护手套、护发帽和防毒面具。
而记者在对成都小家具企业的采访中所看到的情况是:企业为工人提供的所有防护就是一个小小的纱布口罩,而且还被弃置不用,也没有人监督必须戴口罩。工人等于是完全把自己暴露在有害物质的侵害之中。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要求企业要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工人们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无所知。更没有听说过企业要组织职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身体。
张师傅是一家办公家具厂的开料工。他说,干这一行已经10年了,还从没进行过体检。不舒服就休息一天。
一位企业主对记者则这样说,一些工人连合同都没签,要人了一看合适,没啥子病就招来,不想干了打个招呼,把帐结清就走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流动性大,就没精力去建立这么一个啥子档案,至于体检就实在没这个必要了。”
链接:
家具生产有六道工序,即:开料、拼板、加工、打磨、喷漆和晾漆。开料、加工、打磨三道工序产生的职业危害主要是粉尘和噪声;而拼板、喷漆、晾漆三道工序,胶水和油漆会产生大量甲醛等有害物质。研究表明,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并可能有致癌作用。(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