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钢日报
我是一个 “80后”。2006年7月,我走出校门来到宝钢,从事与劳动者健康相关的职业卫生工作,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
2006年12月,央视《头脑风暴》栏目中播出了“寻找撬动中国慈善业的支点”的专题节目,我豁然开朗,原来公益跟职业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步进行。从此,我便琢磨着如何利用我的专业特长,为宝钢,也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2007年初,职业健康问题引起我的关注,我开始在网上收集职业病的相关资料,为我的公益梦作准备。
宝钢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作为一名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我不应该局限于宝钢,应该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为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劳动者服务。
山阳尘肺事件、水富尘肺事件、广州尘肺事件……接连不断的新闻冲击着我,一次比一次震撼,当读到2008年国家卫生部的职业卫生工作报告时,我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为劳动者构筑一个职业病防治平台———中国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我利用业余时间查询资料,寻找合作伙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构建的技术支持,我拿着方案游说一些网站建设单位,并在母校复旦大学的BBS上发了我的想法以及希望得到的援助。第二天,我再上QQ的时候,就有个陌生人请求加入,他便是我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校友杨明华,他愿为网站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维护。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和杨明华投入了全部的业余时间,我负责页面的设置和网站整体构造,杨明华负责编程序。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每一个细节我都会挑剔,而杨明华是个任劳任怨的好搭档,针对我的要求,每次都是两个字回应:“好的”。
今年7月,“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我们意识到,在这个时候推出职业病防治公益网不失为一个最好的时机。于是我加紧寻找和整理网站建设所需要的资料,但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我邀请宝钢发展的同事庄步峰一起参与网站建设。8月,我们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我试着跟领导和同事说明我的设想,他们都表示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我请了几乎所有的同事帮忙,虽然问题不少,但我们都一一解决了。
8月14日,中国职业病防治公益网终于上线了。我们的口号是: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可以预见疾病,任其发展,吞噬一个又一个生命,破坏一个又一个家庭!网站开设了宣传活动、普及知识、社会监督、咨询活动、维权行动、家庭救助等栏目。截至8月底,我们的志愿者已经达到29个,他们中有从事医学、法律、销售等工作的,还不乏有网络团体主动联系,承诺一旦有需要,必定鼎力相助。目前,我们的浏览量已经达到4015次。有位老同志在信息登记表上写道:“捐献2000元。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愿意为中国职业病防治公益网的正常运作和使正在遭受职业侵害的劳动者能够健康体面地工作,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简单的一句话,带给我们的却是无限的鼓励和欣慰!
虽然我们的公益事业刚刚起步,但却有了很好的起步,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一直走下去。
我们的网址是www.zybsos.net。期盼您的支持!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