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前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
最近,有三位资深记者的动向,引起我的关注。
一位是香港《凤凰周刊》首席记者邓飞,邓飞一向以深度独家调查报道闻名于行内。2010年他在微博上对“宜黄自焚”、湖南常德抢尸案等一系列新闻事件近乎现场直播式的描述,受到了众多网民的关注。邓飞今年春节前后,在网络上发起了一个为贵州山区穷困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的活动,获得了空前响应。侧目听闻,邓飞也曾对友人表示,从事多年揭弊打黑的深度报道之后,竟有一种日益增多的无力感,我们既然无法改变现状,不如回归到原点,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一位是《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这位被誉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的资深媒体人,最近利用微博发起了一项关爱农民工的活动,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还有一位是《瞭望东方周刊》社会调查部主任、主笔孙春龙,最近他发表一份简短声明,宣布自己退出新闻媒体记者行业,今后将专注于关注抗战老兵问题的社会活动。
邓飞、王克勤、孙春龙均是杰出而资深的新闻媒体人,他们都在社会调查、深度报道领域里有颇多值得称道的建树,所从事的独家调查报道,几乎都是独自一人与黑恶势力对峙,利用自己的笔触大胆揭露弊端,揭露那些危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黑恶势力,关注社会最底层弱势族群,都在行内业界享有盛誉。为什么三位资深媒体人,在此时此刻,都会有如此惊人相似,不约而同的人生选择呢?
王克勤多年来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调查。仅2001年在他的笔下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当年有黑社会组织曾扬言要出价五百万元买他的人头,因此他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他的选择难道是胆怯而“倦勤”了吗?邓飞被广大读者誉为是“一位敢说、敢干、正直、仗义、可爱的记者”,难道他也厌倦了?而孙春龙这位“记者中的纯爷们”,难道也选择了“急流勇退”?
答案未必是一致的,一致的答案也未必能反映三位资深媒体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奋笔疾书、大声呐喊、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似乎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期待改变的现实,当读书人对某些社会现实情境充满无力感的时候,守时待机,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坐而论道,不如奋起而身体力行,走出书斋,走出格子堆,走向社会,去拥抱那些最需要温暖的人,给他们带去一点阳光和希望,即使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寒夜中一刹那的火光,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
看来,邓飞、王克勤、孙春龙的选择,不仅是一种媒体现象,应该也是媒体工作者回归常识,回到原点的一个选择。和他们相比,我竟有一点忐忑和羞愧。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