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视法律交流研讨会”在广东成功举行
衡平机构 2010年5月
2011年4月27日至28日,由衡平机构主办的“反歧视法律交流研讨会”在广东成功举行。有来自广东、北京、河南、安徽、新疆、湖北、浙江等地的残疾人士、在校大学生、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民间组织成员及其他反歧视公益人士共计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交流残疾歧视现状,通过经验分享和交流,增强残疾社区的反歧视能力。
4月27日上午,消歧工作组的轮值主席谷中向大会致辞并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郑州亿人平机构执行主任、消歧工作组秘书长杨占青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会议背景和目的。杨占青从国内残疾反歧视的概况开始讲起,引出残疾人遭遇歧视怎么办,如何表达诉求,以及残疾反歧视的一般工作方式。
残疾维权人士经验分享
参加本次会议的残疾人士大多有着丰富的维权经历,有些还是影响性诉讼的当事人,他们的分享极大的激发了与会者的参与热情。在优惠乘车权方面,广州小伙朱明建和河南小伙王金磊分享了各自状告广州地铁公司和郑州公交公司的经历。知名残疾维权人士栾启平委托衡平机构的总干事郭彬,分享自己去年起诉深圳地铁歧视非深户籍残疾人的案件,该案直接促使在深的非深户籍残疾人亦可享受免费乘坐地铁的优惠。从新疆远道而来的袁德祥,介绍了现行法规对上肢残疾人申领驾照进行的限制和排除,分享了上肢残疾人为此所做的努力。残疾人专职委员许平和谷中,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推动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监控委员会和网络问政的工作。有着丰富法律诉讼经验的方新明,与参会学员分享了自己如何帮助一位残疾人参选人大代表。
残疾反歧视法律法规介绍
消除残疾歧视工作组秘书处的法务人员代薇整理了国内残疾反歧视的相关法律,为大家介绍了残疾歧视的法律定义,以及各种残疾反歧视的法律依据。衡平机构的刘佳佳和黄雪涛律师向参会学员介绍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个环节也将本次会议推向一个高潮。刘佳佳的分享从《公约》的亮点着眼,比较了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公约》在立法精神、就业权、受教育权、隐私保护、政治和公民权利等诸多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残疾的定义上,《公约》认为残疾是由于社会存在障碍而使得个人无法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和自主生活,需要改变的是组织、环境和态度。《公约》使人眼前一亮,引发了与会者对《公约》的热烈讨论,同时《公约》也让大家看到了残疾反歧视工作的努力方向。很多与会者表示,第一次听到如此系统的介绍《公约》,听过刘佳佳的分享后,“如何才能有效地推广《公约》”已经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整个分享环节比预计时间延长了1个多小时,大家依然感到意犹未尽。
民间组织反歧视经验分享
北京益仁平中心常务理事陆军为与会者介绍了公务员招录中存在的残疾歧视,带领大家探讨为什么要倡导消除公务员歧视,以及公民社会可以如何行动。全国第一个民间NGO残疾人自助组织,北京汇天羽信息咨询中心的负责人吴润玲,为大家讲述了北京残疾人的故事,并分享了如何在媒体的配合下成功保住的故宫的无障碍设施,维护了残疾人游览古迹的权利。吴主任特别强调了残联应该成为制定维护残疾人保障性政策及维权的主体,建议民间组织将来应该加强与残联的合作。在乙肝反歧视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陆军和衡平机构的项目协调人刘潇虎,还为参会学员分享了乙肝工作组的反歧视经验,给残疾反歧视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工作思路。
“消除残疾歧视工作组”工作交流
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是此次会议的重要环节。与会者就残疾反歧视的工作进行了外部、内部的有利、不利因素的分析讨论。通过讨论使与会者对残疾反歧视工作有了系统且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会议的重点开始转向“消除残疾歧视工作组”的具体工作。首先,工作组秘书处的秘书谢斌向参会人员做了工作汇报,之后参会学员分组讨论工作组去年工作的优缺点、今年的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可以有哪些改进以及如何加强工作组的建设等,为工作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本次会议上,工作组还现场发布了普法信息员招募信息和“全国助残日”活动招标信息。
两天紧张的座谈、讨论后,在4月28日晚,参会人员举办了一场联欢会。虽然没有事先排练,整场联欢的精彩不断,参会者都踊跃奉上自己的才艺表演——黄梅戏、京剧、流行歌曲、魔术、武术等。最后此次研讨会也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郑州益仁平公益机构在东莞虎门举办反歧视法律交流研讨会
常务理事陆军在现场分享成功经验!
参会人员再认真分享他人维权经验
执行主任杨占青在分享2010年就业歧视的成功经验!
常务理事陆军在分享现实中公务员系统残疾人占比例不足1.5%的情况。
社会残疾公益人士朱明建反歧视案例分享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残协委员许平在分享小组反残疾歧视的相关情况。
江门市残疾人协会主席梁丽珠在分享小组讨论反歧视的情况。
徐汝华和宋洋在分享小组讨论反歧视的情况。
吴润玲在分享中国最早NGO北京汇天羽信息咨询中心的成功经验。
反歧视活动圆满成功留影!
摄影编辑:百姓江湖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