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大写,当然可以小写,甚至可以草写、简写。小写的生命是心灵上的庸碌,简写的生命是肉体上的昙花,草写的生命是灵魂上的侏儒,只有大写的人生才是天地间气宇轩昂的骄傲!
当我不幸成为一名尘肺病患者后,我有理由小写,——有国企“铁饭碗”,躺倒享受工伤职业病待遇的大有人在。
我甚至可以简写——不堪伤残病痛,提早结人生的也不在个案。
作为一名尘肺病患者,我想得较多的是草写人生:不必化太多的力气去做一件事,也不用过于认真地去做一件事,“脚踩西瓜皮,滑到那算那里”,其实这是病残人最实际想法,客观原因明摆着,可谓无奈之举,当然也是对人生极不负责任的。
在人的短暂生命里,幸福与不幸如影随形,当面对不幸的时候,是就此沉沦,消极对待命运的摧折,还是用自己的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直面人生不幸的痛苦?不幸是不能被绝对躲避的,后天的伤残、飞来的横祸、疾病染身可能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强加于人,躲避是无用的,消极以待只会让不幸的人生更加不幸。痛苦是人生的炼炉,而不幸则是人生的炼狱,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回顾患尘肺病后的三十年,可以自豪地说,在病残加身时,我有起伏跌宕,但矢志不已,百折不挠。我的日志[人生感悟]、[岁月遗痕]等栏目数十篇文章,都是我诠释了作为尘肺患者的大写人生。
《雍正王朝》中有一段说佛的话讲得特别好。一位求佛的人问观音菩萨:“别人都拜菩萨,不知您拜不拜菩萨?”菩萨说:“拜呀。”这个人又问:“您拜的是什么菩萨?”菩萨说:“我拜的是我自己。”这个人一时茫然,想不明白。观音菩萨最后告诉他:求人不如求自己。我不信佛,因为我信观音菩萨的那句话。
求人不如求自己,所谓“求自己”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争取、去创造。
作为一名尘肺病患者,我痛苦、我彷徨,心中有无可弥补的空白。在我自学考试最艰苦的阶段,正是经受第一次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年代,我不止一次想停止大写,改为草写:凭我的小聪明到市场经济大潮里捞捞看;作为一名尘肺病患者,我痛苦、我彷徨,我苦我累我无奈,我还是没敢走出那一步。作为一名尘肺病患者,在痛苦和彷徨中我用拼命读书来填补精神空白,我们这一代人唯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炮与火的洗礼,却亲身体验了在物质极端匮乏和人妖颠倒的年代灵对肉的拷问,是男子汉就该承受命运的苦难。命运的苦难折磨人,命运的苦难也成就人,人生不能没有苦难,人生更不能没有成就,重要的是需要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和战胜命运的魄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很难做到,但坚守信念通过努力能够做到。
我在银行基层单位工作十多年,天天面对数字的大写、小写、阿拉伯数字等等。该大写时不能小写,该正写时不能草写,都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容不得半点差错。
我有幸以评标组成员身份,多次参加对百亿投资的东方大电站分项工程的封闭式评标。当我在评标会上对大电站建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时,当我与中外专家一起对评标结果无记名表决时,我有参加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自豪感。正如电站业主单位负责人在看望评标组成员时说的:“那怕是参加一次大电站建设,一辈子都有了吹牛的本钱”。
在我主持金融机构设在大电站的办事处的八年里,资金流量是大的,我们经手的现金累计能装满一大火车车皮,按当时的银行管理制度,凡取50000元现金,500000元以上工程转帐划款,都经我的签字或补签。我的上级银行行长在检查工作时开玩笑说,经我的签字化掉的钱(工程款),比他的上级银行行长签字化掉的钱(银行内开支)还要多。这也是我投身于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的例证。
当2008年年初那场无情的大雪压倒周围一大批厂房时,我自驾车到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所有的由我设计、施工的厂房,特别是钢结构厂房全去看了一遍,尽管有的房屋因转制靠近它还得费些口舌,使我十分欣慰的是,由于当年我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这场无情大雪的洗礼后完好无损。不过,在《给中国CH集团董事长L先生的信》提到的应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不再赘述。
回顾患尘肺病后的三十年,体现了平凡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变迁和苦难的历程中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其实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虽然历史时代和外在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内心的精神和毅力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去战胜重重困难和挫折。人不应该相信命运,但能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人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努力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昂扬不屈地去迎接明天的朝阳,让永不服输的精神时时刻刻催我们奋进,这就是真正的成功!正如伟人们强调的: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能否战胜命运中的挫折;成功的过程,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
记不起是哪位名人说过:“权力是暂时的,财富是后代的,健康是自己的,人格是重要的”。除此之外,我想还可以加一句——“历史是永存的”。因为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而现实是即将凝固的历史。过去——现在——未来,不断向前推移,也就不断成为历史。既已成为历史,就是永存的,不可改变的。因此,人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一定要步步走好,大写人生。
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而对至善的追求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在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中,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没有“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了。开博之初,我有日志《《朱子家训》中有一句话,就是指我老程》阐明我为人处事方针。马克思主义在确认以往的阶级社会只有至善的理论而没有至善的现实的同时,更指出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渴求至善、探寻至善并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至善和人自身的历史,前几年声势浩大的“八荣八耻”教育,映证并认同了个体由来已久的对至善的追求。事实上,正因为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个体,包括我们这些个草根百姓自以为是大写人生,怀抱着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以一种精神支撑着、憧憬着人生幸福的实现,前赴后继,人类社会才由此而显得壮美与伟大。
作者:程非辛
本文版权均属职业病防治公益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凡本网未注明"来源:职业病防治公益网 "的文/图等稿件,均来自网络,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